在原来我不是很欣赏贝多芬的,原因很简单:音乐家嘛,历史上一抓一大把没什么特别的。现在我才知道,我的结论下得太快了。他是真的独特,却又被人遗忘。他这一生就录入了这本薄薄的《贝多芬传》中,罗曼·罗兰让我终于知道了这个悲剧人物的辛酸与无奈。
他,不愿向命运低头,晚年患重病,给了他致命的打击。身为一个音乐家,却害了耳在阅读完这篇传记之后,我的感慨只有八个字:伟大悲凉,可怜可叹!而贝多芬的那句“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决不能让命运使我屈服!”真是振聋发聩,久久地萦绕于我的耳畔。
贝多芬出生在一个并不显赫的家庭,父亲是一个不聪明而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母亲是女仆。贝多芬的童年很艰苦,4岁就被父亲整天钉在洋琴前面或者和大提琴关在一起。少年时代就要担心经济问题,如何挣取每日的面包。11岁,他加入戏院乐队。13岁,成为大风琴手。17岁,他就永远的失去了亲爱的母亲,而他就变为了一家之主,负着两个兄弟的教育之责。贫穷的出生和艰苦的生活并没有阻止他成为伟大的音乐家。
除此之外,他的苦难并未终结。从二十几岁开始他的听力就开始衰退,直到最后彻底变聋。一个把音乐看作生命胜似生命的人,如何去面对失聪之苦?然而,他并没有沉沦,他还想着“我的艺术应使可怜的人得益”。此刻,我又想起了杜甫,一阵大风把他的茅屋掀了顶,于是“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失眠中他却想到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一足。”伟人的襟怀竟是如此相似。
爱情啊,你竟然遗弃了贝多芬!在贝多芬的一生中,他不断钟情,梦想幸福,但梦想总是破灭,幸福离他很远。
还有,更让我们唏嘘的是,贝多芬竟然是贫穷的,音乐会并不能为他带来金钱。他贫病交加,孤独无依。
唯一一个可依赖的侄子,贝多芬曾经视之为己出的倾注了大量情感的侄子还是那样的不成器,整日出入于赌场。在他的`伯父临终时,竟没有在场。
在悲苦的深渊里,贝多芬从事于讴歌欢乐!
他用他的音乐教会了懦弱者具有活下去的勇气和胆识,教会精神跪倒的人用独立的头脑站立,教会了欠缺意志和持久耐力的空虚心灵奋发向上!从《英雄交响曲》里,我们听到的是一个强者对命运的叩击!
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决不能让命运使我屈服!”可以说他也是一个硬汉,不由得又让我想起了海明威那句“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他的一生,就是一曲波澜壮阔的交响曲。生活给了他苦难,他却用苦难来铸成欢乐。他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永远地离开了全人类,每当我们听到他的作品我们就想起了他,从他的音乐里我们感受到生命的伟大。
还记得有人说过“要么好好活,要么赶紧死。”是的,我们要扼住命运的咽喉,改变命运,让生命能够在黑暗的宇宙之间发出一丝耀眼的光芒!
贝多芬有感范文2
贝多芬,作为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被人们冠以“乐圣”的头衔,并不为过。人们敬仰贝多芬,这不单单是因为他短暂的生命为人类留下了极为丰厚的音乐财富,更多的是他那坚忍不拔,敢于同命运相抗衡的非凡品格所给予我们的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
贝多芬的命运极其坎坷,甚至可以说“一开始,人生对于他就只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战争”。当他还是孩童时,就被父亲剥夺了原本可以尽享欢娱的童年时光,在严酷体罚的压迫下,苦学提琴。然而,痛苦似乎无时无刻不在叩门。在他30岁时耳聋又无情地对他施以酷刑,这对贝多芬内心深处无疑是一个惊天霹雳,造成了难以愈合的创伤,也带来了一个沉重的打击,绝望之际,他几乎好几次寻求自杀。于是,他从内心深处发出惨痛的哀号:“我躲避一切交际,我不能对别人说‘我是聋子’!倘若我干别的职业尚可,但在我的行当里,这是可怕的遭遇。”
但与此同时,他又发出另一个坚定有力的声音:“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它决不能让我完全屈服!”这斩钉截铁的`不屈誓言,怎能不令人惊服、振作、讴歌呢?究竟是什么力量拯救了这颗趋于毁灭的心?还是让贝多芬自己来回答吧:“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还是道德!”可见,贝多芬强忍着肉体和精神上的折磨摧残,完全是出于对自己神圣使命的执着追求。他把对音乐的追求,对人类的奉献视为比生命更可贵的灵魂。这是一种力量,一种抗拒生命的不竭动力,永不干涸的生命之泉!
贝多芬的耳疾和他创作的大量音乐作品恐怕在许多人眼中仍是一个谜。最难以置信的是,一个聋子是如何创作出如此气势磅礴的《英雄交响乐》?又何以能谱写出豪放宏伟的《命运交响曲》?更是怎样去神话般地弹奏柔和明澈的《月光曲》的?翻阅他大量音乐作品,更令我惊奇的是,他的大部分音乐巨作都是在耳疾之后以靠咬着木杆来感觉音符所完成的。贝多芬从何而来如此非同凡响的灵感,如此丰富的情感和激昂的性格?这一连串的问题在我脑海久久翻腾,无不让人感奋不已,并使我油然想起奥里森·马登的一句名言:“纵观人类历史上的伟大、杰出人物,他们当中一大部分人曾经有过艰辛的童年,甚至备受命运的虐待,但强者总是善于找到生命的支点,及时调整心态,并承受艰难困苦,用恒久的努力去打破重重围困,铸就卓越与伟大。”
1827年3月26日下午5时40分,在狂风暴雨中,贝多芬结束了他57年的人生旅程,孤独地死去了。死时拳头紧握,或许在最后的时刻,他仍然要扼住命运的喉咙。
让贝多芬他那高贵的品格,善忍的德行,升华的灵魂,以及稀世的人生价值亘古永存!让贝多芬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去勇攀知识高峰,共创辉煌人生!
贝多芬有感范文3
今年寒假,我阅读了《贝多芬传》这本书,其中贝多芬留给了我深刻的印象——
贝多芬五短身材,脖子粗壮,有着运动员般的体格。他那一张开阔的脸上,面色红润,唯有到了晚年,才变成病态的暗黄色。他前额突出,轮廓坚硬。他的目光是他态度的表现。他的一生就像狂风暴雨的一天——开始,是风轻云淡的早晨,然后有几丝微风扫过。不过静止的空气中早已酝酿了一种隐秘的威胁,一种沉重的感觉。突然,大片阴云飘来,雷声轰鸣着滚过……
我最欣赏的,是贝多芬面对死亡的坦然和乐观。在等待第四次手术的.过程中,他躺在病床上安详地写道:“我一点也不着急,我想,所有的病痛都会随之带来一些好处。”
是啊,在邪恶与美德永无止境的战争中,当我们精疲力竭的时候,要是我们能浸润在贝多芬这种意志和信仰的海洋里,该是一种怎样的享受啊!我们应该学习他身上的那一种勇敢,那一种斗争的幸福,一种视死如归的坦荡,一种感受到上帝与其同在的伟大力量。我们要在与自然界交融的时时刻刻,都能吮吸来自大自然的力量。
也许有时,当我们痛苦的时候,我们感到被上帝剥夺了一切,甚至于快乐。然而,我们要像贝多芬一样,自己创造快乐来普惠这个世界,永远记住贝多芬的这句豪言壮语吧,它可以成为我们适用一生的座右铭——“唯其痛苦,才有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