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教学随笔

时间:2024-04-16 02:19:30
高一语文教学随笔(9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随笔吧?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也可以是听课、读书时所作的记录。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随笔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一语文教学随笔,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一语文教学随笔1

今年适逢高中新课程实施第一年,困难与挑战并存。作为一线教师,自本学期开学以来,我们就积极投身到新课程实施中。截至期中考前夕,我们高一语文已完成了必修一(模块一)的教学任务。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但新课改中遇到的诸多问题让我们萌生了不少困惑。下面着重分析语文模块一的考试情况及整改措施:

本次期中考是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的第一次较为规范的综合测试,为让学生们有一个平稳的过渡,所以本次考题立足课本,难易度适中,其命题形式及内容兼顾高考命题的基本题形及语文新课改的.考试趋势,不出现偏题、怪题。考试结果基本上达到预期的考查目标。但由于本次试题区分度不大,缺少难题的比重,所以尖子生未能彻底冒出来。全年段24个班级,最高分121分,仅有一个。通过考试,也发现存在下列一些问题:

1.选择题及名句默写类知识基础题都存在较多不应有的错误。这一方面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扎实,另一方面说明部分同学对学习或考试掉以轻心、不够踏实、不够认真。同时也不排除考试技巧的掌握程度不熟练和考试心理有待提高。

2、能力性中难度题失分普遍较高。本次阅读试题包括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及古诗鉴赏三方面,需要较强的思维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考试情况来看,此类主观题一些答案表述不够严谨、全面,缺乏整体把握文段的能力和思考问题的纵深度。

3、本次考试为半命题作文,方向明确,跑题者甚少。但大多数学生普遍存在立意不高、挖掘不深,文体格式较为单一的情况。需要大力提高作文创作的个性化特征及创新意识。

针对以上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我们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整改和提高:

1.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加强对新课改精神的学习和领悟,定期写教学心得和教学反思。多听观摩课,切磋教技,交流教学教法。时刻关注全国高考的改革动态,了解语文高考的改革的发展趋势,吸纳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

2.课堂常规教学要进一步提高效率,求“新”求“活”,大胆创新,多加强口语表达训练和书面表达训练。教学内容,既要落实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又要紧跟高考语文改革形式,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整体素养。

3.要经常性地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态,适时改进教学方式,要多运用激励式、诱导式教学,促进学生生发性学习潜能,并努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意识和创新能力。对于一些语文成绩突出的同学,要适当引导,使他们成为培优的种子。

4.加强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训练和古诗文背诵篇目的默写,引导学生借助各种报刊、杂志,扩大阅读量,建立读书笔记资料库,以整体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高一语文教学随笔2

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素质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历史的使命。我作为一名语文学科教育工作者,深知身上所担负的重任,因而在实际工作中,用心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方法,不断地进行探讨、研究、实践、反思。下方,我就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实践和反思。

一、贯彻以学为主的基本思想

就是把学生看作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比如,在教学课文之前,我经常先把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在读课文后根据我制定的学习目标再讨论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作业也可自主确定。这样。就使全体学生都能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还参与了目标的制定和作业的布置,从而不一样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能够在自学阶段有本可依,有章可循,并取得成就感。

二、发挥教师、学生两个主体的用心性和创造性

从新课程的角度来看,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而不只是被动的执行者。因此,教师、学生都是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也只有在这个好处上,教学相长才真正成为可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发挥出自身的用心性和创造性,更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具体问题,我并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提示他们回去以后查找相关的资料,这样,学生透过提出疑问、自行释疑,既深入明白了课文,又丰富了课外知识。由此,我就启发学生:文选资料固然重要,但也有其局限性,需要超多的课外阅读来充实、完善,健全中学语文知识结构是课内课外等综合因素建构而成的。

三、语文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营造亮点

突出重点,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轻重主次,在整体感知上对课文重点进行局部的深入探究或知识的迁移,最后再归结到整体上来,深化对文章的认识。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就应是疑问的聚焦点,思维的交汇点,教学的创新点。学新课文时,我先让学生预习课文,再让他们透过分组讨论,进行评价,看哪一组同学表演得最为恰切,最贴合文章要表现的思想。学生的兴奋点被激活了,他们在阐述中融入了许多现代汉语词汇和意识,加进了超多肢体语言,对文本进行了再创造。这种简单愉悦的教学形式,既激发了学生的灵感和情感,又帮忙学生更好地明白了文章的主旨;既激起了学生的表演欲望,又挖掘出学生的创新潜能。

四、转变思路,由教师教的思路转向学生学的思路,由文章学的思路转向阅读学的思路

教师应注意重视学生提出的意见和推荐,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独特体验。只有遵循学生学的思路和阅读学的思路,才能真正激发师生的用心性和创造性。在具体教学中,我采取了整体——局部——整体的阅读学思路,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谈自己的感受、看法和疑问,然后加以梳理,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再读课文,让学生就这些方面深入讨论,最后我再作总结。整堂课,学生至始至终都处于一种主动的参与状态,学习效果良好。

五、培养学生拥有较为完整的阅读体系

培养学生拥有较为完整的'阅读体系是写作潜质提高的关键——“向阅读要写作潜质。”学生涉猎广泛的课外知识领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适时关心。我参考新课标课外读物,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学会自主积累,帮忙他们建立写作素材库,引导他们从中汲取精华,“博众人之长于已身气”。

六、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情感是教学艺术之魂,没有情感的融入,教学艺术之花就不能开放。而语文教学就是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情来沟通与学生的联系,以情来陶冶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既是教学的目标,又是教学的手段。如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一句平常的唠叨……从中感受人与人世间的情感,然后想一想自己诚如何明白他们,感受他们。之后,许多学生在周记中谈了学习后的感想及自己对父母亲的感激之情。学生的思想在此受到了洗礼,感情在此得到了释放。……此处隐藏4995个字……程标准》指出:“应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的能力,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但是,作为语文教师,特别是一线教师都清楚,高中语文传统教学模式,尤其是以应试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学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与培养高中生探究能力的新要求有着很大的反差。要贯彻语文新课程关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理念,在新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至少有两个问题至关重要。

1.要有真正的问题意识

探究总是从问题开始的。那么,什么是“问题”?所谓“有疑而问”,那么,“疑”就是“问”的根源。可是,什么是“疑”?孔子的解释是最好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即“解惑”,解答疑难问题,这样看来,“问”是疑难问题,自己不懂的问题。因此,提问的出发点是为“学”设疑,以引起学生思考探究的功能,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有探讨的价值。

2.要注重学生的自我培养,鼓励学生有“自我”

新课程提倡的探究能力不仅允许而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支持和尊重学生发表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个人见解。

二、新课程教学中出现的误区

新课程标准理念从20xx年就走进语文课堂了,实事求是地讲,在这几年里,我们的语文课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以前老师“一味地教”,学生“一味地学”变成了现在课堂上出现的师生互相探讨。尤其是探究性阅读、自主性阅读、延伸性阅读等各种阅读能力的培养,更是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应有的尊重,教师也有了更为自由的发挥空间。从这方面讲,新课程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它确实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和提升。但我们也不无遗憾地看到,由于一些教师对于新课程标准认识肤浅甚至理解错误,使语文课越上越不像语文课了,没有了认识“语文味”,语文教学中的那部分庄重也似乎越来越少了。

1.凸显“形式”,淡化“双基”

在新课程思想的“指导”下,一些老师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新奇的教学设计、越来越精美的教学课件、越来越热闹的小组讨论。但这些“繁华”过后,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呢?“花枝招展”的课堂设计很难让学生静下心来对文本进行潜心解读,更谈不上心灵的触动和精神的对话,一晃而过,让人眼花缭乱的课件,留给学生回味的也只能是几声咔嚓咔嚓的声音和几张美丽的图片了。事实上,语文是最为基础的学科,“字、词、句”更是基础中的基础,但是一些精美课件慢慢地把这些基础淡忘了,它们逐渐淡出了学生的视野。更让人痛心的是,学生有时竟然连最基础、最常见的词都能读错,更别说能写对了。一节课留给他们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那些眼花缭乱的课件。

2.讲台作秀,失去了自我

最近听了学校几位年轻教师的公开课,真的让我大开眼界。以其中一节公开课为例,这堂课以一首歌曲《男儿当自强》导入新课,歌声雄浑壮阔,鼓舞人心。可是统观整堂课,发现课件不少,但是基础的东西基本没有,板书更是少得可怜,尤其是在提问环节,老师很重视与学生的互动,可是有的学生答非所问,但老师可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所以对学生的回答都予以表扬,对此,我真的很无奈。

三、新课程下语文教学教法探讨

传统的语文课,教师把课文分条缕析,弄得支离破碎,把语文课上成了纯粹的工具训练课,语文课堂上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一节语文课讲下来,锻炼了老师,耽误了学生。这些弊端是必须要革除的,我认为应该从这样几方面入手:

1.教师改变角色,由“严师”变成“朋友”

《三字经》中有话“教不严,师之惰”,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又一个的“严师”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听话虫”产生了,当然,也有些悲剧事件在接连不断地上演。试问,如果我们老师愿意做学生的“朋友”,“俯下身子教育”,这样的悲剧是不是就可以减少一些呢?我在教学的十几年中,印象中每周六的“周记”是我最成功的教学方式,学生把每星期发生的点滴事件向我吐露,哪怕平时当我的面不敢说的都说出来,我都一一进行解答,无形中师生距离拉近了,我了解了学生,学生也懂了我的良苦用心,课堂中师生的默契感增加了,教学效果当然也就有了。

2.变“被动”为“主动”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由老师“问”变成老师“答”。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努力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多课文都是让学生自己先试着完成,老师在这里就充当“领路人”“引领者”的作用。教师在课前要把所需要理解掌握的东西分门别类地归纳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课堂上让学生做“老师”。“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当然,没有一个学生承认自己是弱者、是差生,他们要证明自己就必须学习。教学方式多样化,僵硬的教学模式消除,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剩下的也就水到渠成了。

总而言之,课程改革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应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全新的教学方法,适应高中新课改的要求,努力使自己成为新课程的行家里手。

高一语文教学随笔9

无论是呱呱落地的婴儿,还是社会中生活的成年人,都是在责任心的光环下,去履行自己的义务,践行自己的行动,开拓自己的视野,放飞自己的梦想。

身处在街道两旁的警察,便构成了生活中最亮的一道风景线,而且他们穿梭在车道之间,穿梭在烟尘之间,穿梭在风雨之中,依旧坚定不移的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是责任心的太阳,在他们的内心中发着光芒。因为有了责任心,他们不怕困难,迎难而上;因为有了责任心,他们拥有勇气,勇往直前;因为有了责任心,他们彰显品德,以德服人;因为有了责任心,人民警察的身影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奔波在病房里的医生,护士,便构成了生活中最美的一群白鸽,而且她们在各行其责时,在各自救人时,她们也是被责任心的光芒所笼罩着,在责任心的'光芒中,她们忘记了白天与黑夜,站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她们放下了身段与价值,做好自己的分内工作;她们抛下了辛苦与汗水,把握自己的工作时间,在病房里奔波的她们,是一群在责任心的光芒中高飞的白鸽!

站在那三尺讲台的园丁,用自己的默默付出,去印证”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誓言,用自己辛苦的汗水,去滴灌一棵棵幼苗和一朵朵娇艳的鲜花,教会他们做人,教会他们处事,教会他们感恩。在深夜里,依旧亮着灯的那间屋子,便是老师最好的印证,那是因为他们头上闪烁的是责任心的光芒。

走进学校的我们,作为学生,生活在责任心的光芒之下,我们拥有的责任也是更为重要的。在学校,弯腰捡起地上的碎纸片;随手拔起土地上的杂草;随手关掉”孤单”的水龙头,是责任心的普照。在家里,与父母交谈在校的生活与感受;与父母在一起做有意义的事;帮父母处理力所能及的家务,是责任心光芒的提升!

责任心的光芒是一种精神,鼓舞人们向上;责任心的光芒是一种力量,鼓舞人们前进;责任心的光芒是一种信念,鼓舞人们坚守。我们伴着这种责任心的光芒走向辉煌!

《高一语文教学随笔(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