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随笔

时间:2024-03-03 02:19:36
清明节的随笔(15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听说过随笔吧?有的可能还经常写随笔?随笔的创作非常随意,不需要有任何的负担,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没有严密的结构,随心写。你知道什么样的随笔才是被大家所称赞的随笔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清明节的随笔,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清明节的随笔1

清明节是一个拜祖先的日子,也就是给祖先烧点食物的,烧给他们。

4月5日星期六,是清明节,我和爸爸妈妈一大早就起床,连早餐都没吃,就从濮阳开车回老家扫墓。一回到老家,我们都把鞋换成拖鞋,因为去扫墓祖先的路是一条水泥路很脏,换完鞋我们就出发了,来到第一个地方时就看见有许多人在把草挖开,这里每年都会这样的到处都是草,所以每次来这里都得挖草,挖完之后,我们就开始给祖先苹果、包子、鸡……的食物,接着,第二个地方那里有许多个祖先,其中最里面的第二行其中一个就是我们的祖先,首先是烧些食物给祖先,然后烧一些拜钱给他,最后烧鞭炮,做完这些以后,我就上前去拜拜祖先,并双手拿着水壶倒茶给祖先喝。拜完之后,我们就去第三个地方拜另外两位祖先。

第三个地方去的路全是水泥,把我的脚弄脏了。我上前去问爸爸:“爸爸,是不是拜完第三个地方就回家了。”爸爸回答说:“是呀!然后12点准时出发去吃饭。”我听完之后就在去的路上摘了许多花,因为我想把这些花送给祖先,希望他能保佑我身体健康,步步高升。来到之后,我看见有两位祖先,我仔细看了看水泥上的'字,原来他们是一对夫妻,我们还是按老规据给这对夫妻送上水果,烧一些钱和烟给他们,还有茶和白酒,做完以上这些工作,我就去拜拜他们,把所有剩下的茶倒给他们喝,并把我刚才在路上摘的鲜花送给他们,希望他们在天堂能更加相爱。

拜完所有祖先后,我们就回家。其实,我并不喜欢清明节拜祖先。

清明节的随笔2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如:缅怀祖先思念亲人的清明节;全家团聚、欢声笑语的春节;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端午节;张灯结彩的元宵节等等,蕴含了我国人们尊老敬老、爱国爱民、团结友爱的优良品德。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本,也是民族发展的基础。我国的传统节日很多,它寄托了人们对整个民族的憧憬,也是弘扬与传承民族精神的一种有效表现形式。每个传统节日都有它独特的渊源。

幼儿园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对孩子进行传统节日的教育:

1、加强教师传统节日教育水平的专题培训

2、保证传统节日教育在教学活动中的开展

3、传统节日教育渗透于一日生活中

4、区域活动中开展传统节日教育

5、环境创设中渗透传统节日教育

6、家园结合中强化传统节日教育

清明节的随笔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清明节时的情景,清明节上上坟,扫扫墓,祭拜已故的亲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

以往我都是在长沙过清明节,没有去扫过墓,更没有接触过清明节的传统习俗,而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清明节我在老家过,在老家过必定有特定的习俗了。

清明节这天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每年一到清明节,我们便要举行纪念活动,来缅怀革命先辈,纪念战斗英雄。在这一天我们还要进行禁火、扫墓、踏青、荡秋千等活动。在这一天我们还要吃许多美食,比如说:鸡蛋、青团、篙子粑粑、艾粄等,其中我比较喜欢青团。

青团是一种甜品,用菠菜做的。首先要准备好材料。将菠菜焯掉水,放入料理机里,加入少量热水,搅打成绿色菜汁,加入糯米粉和澄粉还有白糖混入面粉里和成面团。然后加入猪油揉匀。接着将面团分成一份一份的,按扁,取一份放上你自己喜欢吃的馅,最后用手慢慢推上去收口,点上油脂放入蒸锅内蒸八分钟便可以了。

每当妈妈一做好,我和弟弟便一人拿一个,先猜猜是什么馅的.,再咬一大口看看猜对了没。当我拿到豆沙馅的时,便得意地对弟弟说:“看!我吃到了你最喜欢吃的豆沙馅!哈哈哈!”

青团虽然美味,但不一次不能吃太多。没吃过的人可以试一试,真是人间美味呢!

清明节的随笔4

在我的老家安庆,有一个习俗,那就是“清明节祭祖”,别认为这很普通,其实我们全家人对其是非常重视的。

在离老家几十公里处,有一个小镇——许岭镇,是我们每年都要去的地方,那有一座山—许岭,安葬着我们徐氏几十代先人们。

山上,数不清的树木,荒草和荆棘,证实了他的.古老。可是他也阻碍了我们前进的脚步,为了祭拜祖先,我们也不会屈服,折断多余的树枝,踩平多刺的荆棘,一步一步向前走。到了坟地,我们看见了大大小小的坟。爷爷带路,先找到我们最亲近的先人,然后爸爸和叔叔除去坟上的荒草,爸爸拿着三根香串上六张纸钱插在坟头上,接着叔叔拿出一叠纸钱在墓碑前点燃,我当时亲眼看见墓碑上玄孙一栏里有我和两个弟弟的名字,还有几个没见过面的堂兄弟的名字,当时我的心情很沉重,为什么他们没有来祭祖呢?也许是他们在外地过年,没有回来。然后就是放炮竹了,接着我们就要给祖先叩头了,叩头时,先要双膝跪下,然后双手触地掌心向上,叩头三次,这样重复三遍才是对祖先最恭敬的礼节——三拜九叩大礼。最后,我们要把祖先“请回家”。

回家后,要将祖先供奉在牌位上,在牌位前还要摆上供品,这供品也是有讲究的,鸡、鱼、肉、豆腐、糕点、水果、酒、茶等一样都不能少,而且鸡和鱼的头要向着牌位。拜完祖先才能吃年夜饭,在吃年夜饭时,餐桌上也要空一个座位,那是留给祖先享用美食的。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初四之前,祖宗牌位前的香火是不能断的,否则寓意香火不旺!

到初四的早上,我们就要送祖了,送祖时要将供品移到餐桌上,鸡和鱼的头也要向着门外,我们要先向牌位拜三拜,再向门外拜三拜,以示将祖先送回到极乐世界。这样整个清明节祭祖仪式才算结束。

就像奶奶祈祷时说的那样,祖先们时时刻刻在身边保佑我们,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幸福吧,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让我们也时时刻刻怀念他们吧!

清明节的随笔5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阴晦的天气,绵绵的春雨,失魂落魄的行人。亲人坟上添一捧新土,洒几杯淡酒,烧一堆冥钞,而后痛哭几声——一切按既定的程序进行。

然而,这一天的我却猛然间忆起少年时代植树的情景:每年清明时节,雨雾纷飞之际,老师总会领着学生,带着水桶、铁锹、树苗等到村南边的公路旁植树。孩子们总是兴高采烈,以至每年这个时候都要伸长脖子,数着日子,盼着这天的到来。在蒙蒙细雨中,大家起劲地干着,每种好一棵树,总会有一阵子的欢喜雀跃、手舞足蹈,歌声、笑声、呼喊声回荡在嫩草茵茵的`路上。在轻风微雨中摇曳的小树也频频弯腰,微笑着向我们致意。

如今,那种纯真的少年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学校里也早已淡忘了这项活动,亲手种活一棵树的感觉早已灰飞烟灭,那份天真的欣喜亦荡然无存,我已好 ……此处隐藏7335个字……上取出准备好的供品、鲜花、纸元宝与冥币。于是,我们四个人便启程去北镇廖屯公墓。

早晨,晴朗的天气,虽没有诗中描写的纷纷细雨,但是有凉凉的春风吹拂。我平时也没有起床这么早,穿的比较单薄,不时地打一个寒颤,我好久没出远门了,一路上我没一丝困意。奶奶又对我与老爸讲述了已故太爷太奶的音容笑貌,陈年往事。我听得特起劲。过去的事有些是三四十年前的了,其中的生活艰辛,对于生于九零后的我可能没能全部理解,但是通过奶奶将近一小时的讲述,我脑海里浮现了许多情景,使我就、觉得,太爷、太奶依旧活在我们身边。我暗想,太爷、太奶,您们在天堂那边还好吗?

一路上,老爸将车开得平稳,也许是心情沉重的原因吧。一个小时,我们来到了公墓的山脚下的空地中停满了大小的车,行人手持鲜花,络绎不绝。远远地就闻到烧冥币的味道。偶尔,惊闻刺耳的爆竹,嫩绿的小草从土里就像卫士一样肃穆地站在那里。有些公墓上已摆好鲜花与供品。人们忙着祭祀先人,各个都表情凝重,有些人眼圈红红的。

我们四人找到太爷的公墓,摆好供品,鲜花与香炉。老爸教我点好三柱香并行了跪拜礼。我的思绪便随着老爸点好的纸钱飘逸。由于纸钱多,爷爷又用木棍拨弄着纸堆,怕烧不尽,收不到。老爸站起向公墓院子四周扔了一些燃烧着的纸钱,同时说:“我爷爷、奶奶腿脚不好,你们(注:你们指孤魂野鬼)别跟他们抢。”我的眼泪差一点流下来。火烧得很旺,山上的风不时的将纸灰吹起,烘烤着我,我通身暖和。这暖和好比是来自太爷的'拥抱。我心里默记着……我学着老爸的样子也去将纸元宝点燃,我虽没能说上几句话,但是我内心对太爷还是挺想念的,也许是血浓与水的缘故吧!我主动拿着扫把将公墓小院打扫一番。爷爷、奶奶看着我轻盈的动作,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大概是按民俗与传统,李家后继有人来延续香火的缘故吧!

祭奠完毕,在回家的路上我没说太多的话。我感到我长大了,我有大收获。我决定每年清明都来为太爷、太奶扫墓,并对他们说,您们在那边还好吗?

清明节的随笔14

岁月的长河中,谁都没有遗忘古老的誓言,于是每年的这时候,人们怀着丝丝虔诚的心绪,又一次渐渐地走近烟雾缭绕的山野,走向泥泞难行的羊肠小道,走到那片依旧安详、宁静的墓地前。

看着杂草蔓生的坟墓、残缺不全的墓碑,本来低沉的人们,在这荒凉的旷野越发的沉寂。透过已经模糊了的墓碑,想着躺在地下从未谋面的先人,假想着和他们有关的岁月,以及那些被深深的埋在黄土地的故事。曾经的曾经,他们也真实的存在于这片埋着他们骸骨的黄土的上面。而今,我们延续着他们的生命,承载着他们的希望,用一颗真诚的心在思念他们。

鲜艳的映山红,怒放在这个寂寥的'山野;沉重的步履,踏在这片本该归于清净的坟墓。每年的这个时候,爸爸都会领我们去祖坟扫墓,去缅怀我们的祖先,而今年的我这个时候,还在他乡,还在为生活而努力拼搏。不能回家乡,不能像儿时那样牵着父母的手去祖坟扫墓,但是我却懂得,是我长大了、是我成熟了,能把父母对我的那一份责任、那一份辛劳渐渐减轻了。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一年一度的扫墓,一年一度的对故人的思念。季节随在时间在变幻,岁月随着季节在流逝,那条踏向祖坟的山路,在走了一遍又一遍后,我看见的是,爸爸已不再挺立的后背、妈妈已不再乌黑的头发。在夕阳下、在细雨中,他们的步伐不再矫健、背影不再清晰。清明的思念,不再仅仅是对先人的缅怀了,还增添了对父母思念与关心。于是,在这个清明之后,我的心里多了一份责任,多了一份重量。

可是,可是总会有那么一天,我也会拾起一生的脚印,转头或凝眸间,干净的走到这里,就像祖先那样。但是,那毕竟是很久、很久以后的事,所以我得赶紧,赶紧珍惜眼前的那些人、那些至亲至爱的人、那些一生与你相伴的人。

清明节的随笔15

又是一年清明时,这两天朋友圈里好友秀踏青、出游应有尽有。此时的季节已是万物复苏,麦田返青、柳树吐芽、草长莺飞,景色宜人。面对此情此景,我的思绪不禁飘回了童年时的清明时节。记忆里满是儿时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等民俗活动。

对于清明,许多故事直到如今依然记忆犹新。记得上小学时,每年清明节学校会组织师生去烈士陵园祭扫。一大早,我们学校以年级和班为单位,就会抬着花圈,打着少先队旗,一路高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队歌,列队从学校出发去烈士陵园扫墓。此时路两边的山坡上,桃花和梨花次第开放,山上的松柏青翠碧绿,我们的心情既沉重又欢快,沉重是因为想起烈士为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而捐躯,欢快的是我们走出校园可以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在烈士陵园,我们向烈士墓敬献花圈,举行宣誓仪式。每只高举过头顶的小手下是挺得笔直的胸膛,每颗小小的心灵满怀着崇敬的心情,立志要努力学习做红色接班人。每次祭扫活动都有介绍烈士的先进事迹这个环节,我们会用自己存钱罐里的零钱买来的纸在老师的指导下做成祭扫的'花圈,至今我还记忆犹新。

清明时节,荡秋千也是矿区的习俗之一,备受大人和小孩的喜爱。我清楚地记得文化广场的秋千高七米左右,大人们可以站在踏板上荡,也可以坐着荡,单人荡、双人荡都可以。那时因为我年龄小,力气也小,对此我只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大人和大孩子们站在秋千上,腿一曲一直前后摆动,衣服就像飞翔的蝴蝶随风舞动。回家里我缠着父亲,在家中院子里找了两棵相邻的大树,绑上一根结实的木棍当横梁,横梁上放两个结实的大铁环,绳子中间穿上一块木板,两头连在铁环上,做成了童年时我最喜爱的秋千。在姐姐的帮助下,我一屁股坐好,两手揽住绳索,姐姐一推便晃了起来,“荡秋千,荡秋千,一荡荡过柳树梢”的童谣随着秋千的荡漾被不断哼唱……

清明是踏青的大好时节,在这充满生气的季节里,有明媚阳光相伴,鸟语花香作陪,大多数人都按捺不住内心的出游渴望,儿时的我们同样也是如此。那时,我们会利用放学的时间结伴到矸石山上或者井口小溪边玩耍,那时候大自然是我们的亲密玩伴。虽然大家没有新潮的玩具,但是玩的花样也挺多。我与小伙伴们放学后后,,经常挽起裤腿,一起去捉螃蟹、捞虾米。如不去溪边玩耍,就会上矸石山上游逛,或拎着篮子挖野菜、找蘑菇。除了这些,我们还会和山上的花花草草玩耍,叼一根狗尾巴草在嘴角,躺在矸石背上,暖洋洋地晒太阳,还会用狗尾巴草偷偷地撩拨伙伴们耳朵,佯装睡觉,打发春天里的惬意时光。

当然最有趣的还是三年级那次,我跟着老师参加班集体的踏青活动。大家背着书包,系着红领巾,一列队伍欢乐地走在春游的路上。队伍在路上行进的时候,老师通常会喊班上某个歌喉好的同学唱上一首歌,或者全班大合唱,走到哪唱到哪,真是欢乐无比。到达目的地以后,大家分头坐下,全班围成一个圈,玩着丢手绢、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或者三五个人围城一个小圈,彼此交换着各自带的零食。现在想来那份欢乐、那份真情、那份友谊谊,,真是让人难以忘怀啊。

关于童年时的回忆总是让人无比怀念,太多的乐趣一时也说不完。如今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转变,生活节奏进一步加快,清明节已经上升为国家法定节假日,里面不仅融合着文化元素,同时更多地包含了经济元素,看来儿时的那份温馨、纯真、和谐与快乐,那些美好场景和温馨的故事只能在记忆中寻找罢了。

《清明节的随笔(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