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的基本原则是

时间:2024-07-14 02:19:35
养生的基本原则是

养生的基本原则是,生活中常见有些人自恃年轻,或尚且健康,完全不把养生当回事,养生的基本原则是树立健康的养生观,那么下面详细介绍养生的基本原则是。

  养生的基本原则是1

一、四时养生

有人说,养生没有什么用,不养生也一样能健康——人生于天地之间,人禀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要健康,就一定要养生,养生的首要原则就是顺应天地规律。

人生于天地之间,天地阴阳变化,即对应着人的气血变化。六十年一个花甲子;十年则天干重复,当称为本运年;十二年则地支轮回,俗称本命年;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有24节气,有风寒暑湿燥火六气轮回;一月有月晦月圆;五日是一候,经历60个时辰小甲子;一日又有晨午夕夜。人之养生或患病,与天地的这些因素多有相关性。

所以说,要顺四时而适寒暑。我们要跟上四时阴阳变化的节奏,这即是顺应天地,顺之则生,逆之则病。这条应该是《内经》里最核心的养生理念,今时我们所有的养生方法都要看它是否顺应了四时变化规律,顺应了就是对的,否则就是错的。

关于四时养生,专家们各有说法,又似乎各有道理,应该如何把握?我认为,抓住“圆运动”三个字即可。人体阳气春升夏浮秋收冬藏,形成一个完整的圆运动。这个圆运动越大越圆,人就越健康,越不容易生病。四季如春,肯定不如四季分明更益于圆运动;冬天开暖气热到出汗,夏天呆在空调屋,结果就是圆运动不圆了。

越是顺应天地规律,人就会越健康,越长寿。养生,并不需要花多少钱,也不需要多么辛苦,只要跟上天地的步伐即可。

  

二、24节气养生

一年24个节气,天地阳气升浮降沉,人亦应之。24节气养生,其实是四时养生的细化。天地四时的阳气变化是我们养生的总旨,而24节气养生则是具体的方法。

为什么要重视节气养生?从中医来分析,凡是节气,即是天地气机转换的节点,节与节之间是滑利的,一到节上,便难过去。天地气机交节必郁而后通。久病之人每逢交节前后易出现意外,因为天地气机郁滞,人身气机亦郁滞。故久病养生,重在养节气。

养生,养的其实是生命力。生命力越旺,人就越健康,越长寿。如何让我们的生命力旺盛起来?中医的观点是:顺应四时规律,按24节气来养生。

春三月阳气升,人气亦要升发;夏三月阳气浮,人气亦要外浮;秋三月阳气敛,人气亦要收敛;冬三月阳气藏,人气亦要闭藏。每个季节都有6个节气,节气变化,意味着天地气机变化。我们可以通过调节饮食、运动和起居来跟上天地变化的节奏,这样可以更健康。

24节气之中,尤以二至二分四立为重视。这些节气是天地气机变化之大关节,故需养之以使人气顺利过节,如此则身体康健,疾病不作。若不顾四时变化之节气而妄耗精神肾气,致使正气不足,则于节时或生疾患。慢性病人尤需于节气养生,静心安神以度之。重病危病正气本已不足,遇节气每有不测,盖因正虚不耐折腾,猝然而失去生机。

总之,养生,一定要懂得四时阴阳变化的.规律,充分利用节气来调理健康。

三、节日养生

节日虽然不是节气,但节日往往与天地阴阳气机相关。比如,二月初二,是阳气升发于地面的时节;五月初五端午节正是天地之间阳旺之日;月圆时节是农历每个月中阳气最旺的日子,等等。人居天地之间,人的健康亦受天地阴阳气机影响,所以这些节日也要注意养生。

如何养生呢?我的观点是:天地阴阳气机变化最剧烈的时节,我们都要多静以养阴,要素食以养脾胃,要保持情绪和畅以养心。若逢节日而大吃大喝、酗酒、旅游劳累、熬夜、各种折腾,这样就逆反天地规律了。

天地之道,顺之则生,逆之则病。

  

四、五脏养生

人以元气为健康之本,医疗亦以元气为取效之本。无元气,则药物不能运行;无元气,则针灸不能驱使。由此说,养生,即是养自身之元气;治病,即是以自身之元气来祛除病邪。不管是治病还是养生,舍元气而难为。

我们的生命即是元气,与邪相对则称正气,与阴相对则称阳气。元气与阴邪不两立,元气健旺,则阴邪自退。

元气从何处来?

一则,源于五脏六腑的平衡;

二则,源于心神安和,君火明亮;

三则,滋于肾家和脾家,为先后天之本。

如何让自己健康起来?不管是求医问药,还是自己养生,都要在五脏上下功夫。因为敢源于五脏,五脏平衡,阴阳调和,则元气健旺;反之,若五脏失衡,阴阳不调,则元气不足。

如何调节五脏呢?一方面,重视养生,从饮食、起居、运动等方面调理。五味通五脏,睡觉安五脏,运动和五脏;另一方面,重视调畅情绪和心理,特别是远离怨恨恼怒烦五毒,保持乐观、积极、宽容、善良的个性。因为怨伤脾;恨伤心;恼伤肺,怒伤肝,烦伤肾;

生命以五脏为本,五脏为形,但五脏内涵重视之神。换句话说,生命是形、气与神的结合体。要想健康,不但要养五脏之形,更要养五脏之气和五脏之神。《内经》讲恬淡虚无、精神内守,这是养五脏之神;讲气化则能出焉,这是养五脏之气;讲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这是养五脏之形。

五脏藏精气而不泄,则人能健康。反之,若五脏精气不藏而妄泄,则人会失去健康。哪些行为会导致五脏精气妄泄呢?

一则,房事过度,最耗肾精,肾为先天之本,绝不可妄耗;

二则,过度熬夜,耗损五脏之精,有人连续玩游戏七天而猝死;

三则,过度运动,阳随汗脱,阴阳皆损,有人跑马拉松猝死;

四则,五志过极,火气上攻,血瘀于脑窍而神明顿失。今时不少年轻人容易患上大病,多与五脏不藏精相关,当考虑以上四点原因。

  养生的基本原则是2

中医健康养生的基本原则:

顺应自然 形神兼养

动静结合 调养脾肾

顺应自然

为什么人体要顺应四季的变化?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大自然一年中运动变化的规律。中医认为“天人相应”,人体必须顺应自然四季变化的规律,保持机体与自然的平衡,才能顺利安康的度过一年四季。

春夏季节,顺应阳气升发的趋势,夜卧早起,多进行户外运动,漫步于空气清新之地,舒展身形,使阳气更充盛。

秋冬季节,气候转凉至寒,风气劲疾,阴气收敛,必须注意防寒保暖,适当调整作息时间,早卧晚起,以避肃杀寒凉之气,使阴精潜藏于内,阳气不致妄泄。

形神兼养

形体物质是生命的基础,只有形体完备,才能产生正常的精神活动;精神活动是生命的'主宰,只有精神调畅,才能促进脏腑的生理功能。

养神:主要是指摄养人体内脏、肢体、五官九窍及精气血津液等。

调神:主要指调摄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

  

动静结合

只有动静结合,刚柔并济,才能保持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等生理活动的协调平衡,人体才能充满旺盛的生命力。应提倡“养身莫善于动”,强调“养静为摄生之首务”的原则。

动:包括劳动和运动。运动可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气机通畅,气血调和,经络通达,九窍和利,提高防御病邪的能力。

静:主要指保持精神上的清静,还包括形体活动的相对安静状态。只有心静方能神凝,神凝方能心定,如此神藏而不妄耗。

调养脾肾

肾为先天之本,水火之宅,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是元气、阴精的生发之源,生命活动的调节中心。肾中精气阴阳的盛衰,与人的生长发育以及衰老过程有着直接的关系。肾气充足,则精神健旺,身体健康,寿命延长;肾气衰少,则精神疲惫,体弱多病,寿命短夭。

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饮食中的精微物质必须依靠脾的吸收和转输,才能化生为气血,营养于周身,维持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

  养生的基本原则是3

运动养生的标准

酸加。

锻炼后,如果身体有酸胀的感觉,提示你应该适当增加下一次锻炼的强度和频次。

酸胀其实是乳酸在作怪。乳酸是运动过程中,肌肉代谢的中间产物。乳酸在肌肉中积累起来,身体就会产生酸胀感。很多人往往因为这种感觉而放弃锻炼,其实是不对的,这时候加一点运动量,恰恰可以有效促进乳酸的分解,是利于身体恢复的。

疼减。

锻炼时或者锻炼后,身体某一部位如果产生疼痛感,这时要减少练习的次数,或减小动作的幅度,以免加剧疼痛。

这种疼痛不是乳酸积聚造成的酸胀痛,而是身体细小的肌肉纤维或韧带出现轻微损伤导致的疼痛。这时候适当调节,会很快恢复,如果越疼越练,就会造成大块肌肉或整条韧带的'损伤。

  

麻不练。

如果锻炼后,身体某一部位有发麻的感觉,这时候就要休息了。“麻”是身体发出的最后保护信号,是在告诉我们,发麻的部位已经丧失了部分感觉和运动功能,再练下去,就容易产生伤病。

老年人运动养生要求

散步:可根据自身及环境的条件,选择空气新鲜、行走安全的地点、适当的时间,以每分钟80~90步,每日步行30~60分钟。步行过程中,应注意使自己脉搏保持在110~120次/分为宜。

跳舞:应根据自己身体的状况,选择适当节奏的舞曲。

球类: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球类运动,如门球、乒乓球、台球、健身球等。

太极拳和气功:这两项运动动作缓慢、柔和,协调、动静结合,不仅可以调节老年人的心境,还可以强身健体。

游泳:游泳的姿势不限,但速度不宜过快、时间不宜过长。一般而言,以每日1次或每周3~4次、每次游程不超过500m为宜。参加游泳锻炼时应注意:游泳前做好准备活动;水温不宜过低;游泳过程中,若感到不适,如头晕、恶心等,应暂停游泳;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皮肤病及传染病的老年人不宜参加游泳锻炼。

《养生的基本原则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